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B3rNaRD 原创.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B3rNaRD 原创. Show all posts

Sunday, May 13, 2018

三星(Samsung)確實失望

我可以說是三星的支持者,使用了其品牌旗艦型號產品好幾年。可是自從 Note 7 事故後,手頭上所購買的三星產品簡直讓我不敢恭維。以下是我從2016年八月開始的經歷。

Galaxy Note 7

好吧就從 Note 7 開始吐苦水。

還以為可以開開心心的使用這部手機,萬萬沒有想到因為“它”而讓我忙到不可開交。我是預購者其中之一,果然期待越高,失望就極大!三星一共召回了 Note 7 這個型號兩次--沒錯,就是兩次。除了要到指定的服務中心外,手機資料備份和還原的方面也是令人筋疲力盡的,更別說這期間當中,每每要出國的時候我還要找備份電話 -- 因為班機不給 Note 7 登機!

也就這樣,三個月不到就和 Note 7 永別了。

Galaxy S7 Edge

替換 Note 7 的型號。三星讓 Note 7 災戶們選擇全額退款或以 S7 edge 替換+賠償。雖然這部的功能不及於 Note 7,但藉著它是旗艦機型,就選擇了賠償配套的後者。

還以為可以用上至少兩年的時候,S7 edge 在某天半夜當機後,透過三星的方式強制重啟手機後就不曾回來了。更屌的是,偏偏選擇保固期截止後一個月!依據三星的分析和建議,大概是主板損壞,估計維修費至少700新元。本人不是手游偏好者,手機基本上只用來發電郵,刷臉書,偶爾看看優管...就醬。沒想到就,就,就...

我呸!

Galaxy Gear Fit

既然都已經在使用三星的產品,顧及到兼容的可能性,所以就選擇三星的這個智能手錶來監控我的日常活動和記錄運動日誌。

在第4或5個月的時候,就開始發現手錶背面有一些結晶物體。剛開始還以為是汗水內的鹽分結晶(小弟本人一個星期跑步至少三五天)。觀察了一段時間後,Gear Fit 開始出現很難充電的情況。在進入第7個月後正式壽終正寢!後來才知道手錶背面的結晶體應該是鋰電池的液體... 鋰電池慢慢地在洩漏,所以最後就無法充電了!

Galaxy Gear Sport

考慮到可能是之前的型號屬於入門型,就選擇了比較好一點的型號。當然,價格就是之前款的兩倍!

才用不到2個月,三星推下的補丁包把衛星定點功能給殺了!最後,又得要到三星的客服中心報到了。三星維修員把 Gear Sport 的軟體版本強制升級後問題基本解決。

兩個星期前,三星自家的 Tizen 推出了 3.0 的版本。手機提示建議把智能手錶的操作系統升級,我固然地就選擇了“繼續”。沒用多少時間,Gear Sport 就在 Tizen 3.0 的版本上了。順帶一提,Tizen 是三星智能手錶的操作系統。

從升級後兩週內,就頻頻發現 Gear Sport 在充電的時候自行顯示錶身過熱,然後就暫停充電。所以,很多次在早上的時候發現 Gear Sport 是沒有電的...

至於客服那邊還是要求我再次光臨他們的中心一次!!

--

以上。

短短不到兩年,三星產品質量可見非常不及於他家的。往往這些品牌在很強大後,我們這些納米消費者的心聲他們是無動於衷的。又或者,我真他媽的和三星無緣吧,逢被我碰過必壽命不長!又或者,品管真的是在偷懶!又或者,我真的很倒霉...

怎麼都是我!

Monday, April 30, 2018

2018 - 寫什麼?

近兩年沒有貼文了,或許,部落格將近夕陽,被臉書等的社交媒體平台取代。
這兩年來,發生了好多好多的事項,若要一一地數盡,或許一頁的白紙無法負荷。

我移民了
沒有很遠,只是到了鄰國。在做出選擇的幾個月前,內心與現實的拉鋸是格外的激烈,但後者畢竟佔據優勢,所以做了這項重大的改變。

我又搬家了
這回,沒有以往般的誇張。只是遷移到同鎮的另一頭。買了自己的房子,落地生根了(終於)。偶爾,還是會對家人喃喃地唸到:“這是我最後一遷,死都不走了。我將來要住到遺照上牆才離開!”

來來回回,從十歲開始,我一共搬了14次的家。我真的不走了~

我看到富士山🗻了
以往都是透過明信片或圖片看到富士山,無法真正感受她的壯觀。
在富士五湖區的前兩天,濃霧多雲,始終無法揭開富士山的面紗。慶幸的是在第三天迎來了風和日麗,終於看見了她的真面目!我和老婆當時雀躍地喊了出來,那種感覺真是無比滿足!

我看見北極光了
我和老婆兩人飛到了距離新加坡9678.59公里 -- 挪威的特羅瑟姆享受了這場由大自然主導的完美視覺盛宴。基本上,看見的機率是一半/一半,或許得到了幸運之神的眷顧,這場秀方才完美落幕。

我瘦了
就覺得一個胖子和身旁苗條的妻兒格格不入,就醬!

我開始跑步了
就不曉得哪根筋兒不對了,或燒壞了,買了雙路跑用的鞋子,就開始跑了起來。從5公里,7公里,10公里,到現在的半馬!不管腳不舒服與否,就是要跑!

我的臉書帳號刪了
此題非常明晰,無須多做解釋!

我有女兒了
很幸運的在2017年末,吾家內人有喜了。經過數個月的等待,婦科醫師透過超音波屏幕告訴了我們:“是女的!”。坦白說,到目前為止我依然覺得這宛如一場夢。這種內心的感覺,就好像當時娶到老婆一樣。感恩,感恩。。。

這兩年來,做了很多,也錯過了很多(也做錯很多)。感謝我依然生存著,感謝錯誤讓我成長。我愛我的家人,我愛我的人生!

Saturday, June 18, 2016

我們的故事《完結篇》

2010年。秋。我們屬於彼此

彬和柏持續地維持他們之間微妙的關係,也每隔一個月就見面一次。有時候,甚至相約到國內的一些旅遊景點度假,好讓對方可以擁有更多的時間認識彼此。

--

繞了一大圈,彬和柏終於在一起了。他們兩人不再掩飾情感,直接坦蕩蕩地面對眼前的她/他。

柏一直有著這個想法:“如果沒有人懂得珍惜和保護彬,不如就由我來”。而這個想法,也終於落實了。柏和彬都認為,或許這樣的安排比較適合他們。如果打從一開始就在一起,他們也許不會走到今天。這或許就是他們所願的。

“牽起你的手後,我決不會再放開。我們已經錯過了一次,這次能夠正式擁有彼此,那是我們努力得來的成果,也是期待已久的願望!”

注:柏的鞋包也回來了!《朋友,情人》也晉階為“完美結局版”

--

[ 讓我來開啟,由你去編寫結局
不是秘密,我告訴你,我選擇不忘記
確定,就是你!]





--終 --

我們的故事《第十篇》

2010年。夏。真的嗎?

作為同窗兼室友的豪要結婚了,也邀請了以前在首都認識的朋友出席他的婚禮。彬也是席中之客,而且大夥兒會在柏的家鄉呆上幾天。

--

近期,柏和彬互相與身邊的他/她鬧得非常糟,似乎這次的聚會,除了結婚的人以外,要麼已經單身,不然就快恢復成單身。短短的幾天相聚,柏和彬兩人也促膝長談了一整夜。一夜下來,互相吐露的心事後,兩人的關係似乎回到之前的親近了。兩人似乎都很有默契,在大夥兒的面前都裝得很低調。

--

經過這次的重逢以及恢復單身後,彬和柏恢復了以往的談心。幾乎每天都以短信息溝通的兩人,關係慢慢的昇華中。以前的談天內容,或許沒有深度;至於現在,彬和柏之間似乎無所不談。從工作到新聞,從娛樂到八卦,從內心到感想,兩人似乎重新深層地認識對方。

柏和彬也相約一同去潛水,嘗試做他們未曾有過的事情。潛水夥伴之間需要互相支持,就好比伴侶般,誰都不能夠失去彼此,更要去瞭解對方的需求而給予對方援助。柏在潛水的時候緊緊地牽著彬的手,同時的,他們也領悟了“伴”的道理。

--

潛水課程的最後一個晚上,彬和柏靜靜地在碼頭上吹著海風,話很少,但心中的連繫是緊密的。隔天,課程結束後的回程上,彬一路上輕輕地靠著柏的肩膀...

--待續 --

我們的故事《第九篇》

2009年。忘了時間,但忘不了妳...

彬身邊的他,似乎不懂的珍惜彬。也因此,彬得到了非常大的傷害。柏一切都看在眼裡,但迫於自己的身分,也只能以關懷來取代他對彬的關愛。柏很痛恨自己,他老覺得彬受傷害都是他導致的,要不是那個愚蠢的決定,彬就不必遇到錯的人了。

柏雖然離了彬幾百公里之外,但他非常清楚他的心底總是保留了一個很私密的位置來作為他和彬之間的小空間。以柏對彬的了解,表面上雖然堅強,但彬其實是一個偏悲觀、情緒很脆弱的女孩。柏真的好想保護她...

--

柏心中不停的吶喊,為何他們會錯過彼此... 難道這就是他們的宿命?
這個問題,始終沒有答案。

--

柏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繼續以知己的身分,來保護他由始至終最喜愛的女孩。寄情於工作,或許是最佳讓自己疲累的方式。因為疲累,柏便可以不去思考這個揪心的問題...

--待續 --

我們的故事《第八篇》

2005年。夏。錯過...

柏結束了實習後就回到了上課日子,也參與了大學的活動;彬則準備著辭職,重新拾起書包,返回校園做個大學生。

這段期間,柏除了繼續成為導彬的導航器外,彼此間的互動驟減了許多。

--

或許是柏的自私,他不想要多一張好人卡,再加上自己沒有完全清楚地告訴彬自己的心情,柏選擇了放棄。他,也選擇了另一個她...

--

一直留在彬身邊的手錶,在一次不小心的情況下弄丟了。彬非常的懊惱,於是挑了一隻新手錶想作為補償。當彬遞上新手錶的時候,柏頓時錯愕,似乎才驚覺自己錯過了什麼,但也明白了自己也無法挽回了...

彬和柏透過了電郵表達了心情,但並非人願。柏好想退回到作選擇的10天前。柏好希望自己沒有做出那個愚蠢的選擇,他好希望他可以對彬一直的那麼堅定。

事實始終是事實,現在已經無法改變一切。

--

沒多久,柏也得知彬身邊有了一個他,而且對她很好...
他衷心的祝福她,因為柏知道自己的愚蠢,不能匹配彬那麼完美的人。

--待續 --

我們的故事《第七篇》

2004年。秋。會在一起嗎?

柏在大學完成了兩個學期後,開始了實習的階段。由於工作時間相近,柏重新開始和彬的聯繫,並主動邀約彬吃飯逛街。

柏和彬約會的次數相當頻密,由開始的四人行,漸漸地變成二人行。

柏永遠無法忘記和彬一同看恐怖片的第一次經歷,也忘不了兩人一同去選眼鏡,互相挑選彼此的款式。當然,柏最喜歡的就是讀見彬回覆信息說:“打給我吧!”,然後兩人透過電話互相告訴對方最近發生的事情。

柏曾在當年自己的multiply上寫下和彬度過週末的細節,也曾為彬寫過懺悔書因為他不曉得彬去了峇里島遇到了恐怖襲擊。也因為這些蛛絲馬跡,讓他們身邊的朋友誤以為兩人已經走在一塊兒。

柏依然收著彬從普吉島帶給他的吉他型書籤;也依然收著彬從峇里島帶給他的藍色百慕達短褲。因為這些看似簡單的禮物,曾經掀起過柏心中的漣漪。

柏為了更加表現他對彬的情意,寫了一首屬於他和彬之間的歌曲:

--

《朋友。情人》

看部電影, 不行
恐怖片太刺激, 怪我
I'm Sorry

一首歌曲,好聽
唱得太用心,走音
對不起

是你要的,我都會盡力
無所謂,我很甘心

曖昧的關係靠近但有些距離
力不從心想要放棄不可能在一起

或者、也許

想了想而已應該不用去考慮
這是秘密不告訴妳我也許會忘記

也許、噢!算了吧



--

柏甚至把歌曲貼上了Friendster,希望彬可以點閱到然後看見他的心意。

--

柏有時候會到彬的家幫她修電腦;有時候會成為彬的導航器,只要彬迷路,她第一時間總是想到柏。柏好開心,因為他發覺彬開始依賴他(或許純粹只是柏的幻覺)。他不想讓眼前的一切消失,所以柏更格外的去保護、去修飾自己的情緒,不讓太多的情感釋放出來。

柏好害怕。害怕自己可能得到多一張好人卡,然後就失去這位知己朋友。難道朋友無法成為情人嗎?這些顧慮慢慢地變成柏的絆腳石...

--待續 --

我們的故事《第六篇》

2008年。秋。你還好嗎?

到鄰國工作的柏,一直在輪班的制度下度日如年。無聊的時候,打開facebook,還有曾經風靡一時的 Friendster瀏覽過去的照片。回顧著過去的青春時光,依稀可以感受到當時和彬所有的回憶與經歷。

柏對彬是很呵護的,就算柏和彬當時身邊都有著自己的伴,柏依然會為彬的健康和各個事項而操心。雖然隔著幾百公里的距離,但幾乎每隔幾個週末,柏和彬都會在 msn 上聊個痛快,也會互相吐苦水,當然,也一起回憶過去的共同回憶。

--

在2004年,柏和朋友們在畢業後搬到首都外繼續深造。而彬選擇了就業。柏很開心可以和彬在同一天畢業,甚至是在同一個時段被頒發證書,也許是上天給予的一個完美安排。大家瘋狂的拍了好多照片,而那張看似柏和彬擁抱的合照,一直留在柏的相本裡,也是柏最喜歡的一張。

柏在大學初期依舊忙碌的趕課業,夜晚就兼職駐唱歌手;彬則成為了財經界的新新人類,追逐著事業與成就。兩人漸行漸遠,除了鞋包,唯一和他們有關聯的就是柏的手錶了。

--

嗶!嗶!嗶!

工作台上的電話響了,頓時把柏拉回到現實世界。回憶,還是放工後再說吧!

--待續 --

Friday, June 17, 2016

我們的故事《第五篇》

2003年。秋。喜相逢。

春節假期後,大家各自忙碌於自己的事項,除了努力上課外,柏一行人也趁週末的時候到餐館打工,至少可以賺些零錢來貼補自己的生活。

原因是彬也在該家餐館工作,柏也就不假思索和屋友們一同前往打工。在經過介紹,一行人開始了打工的日子。柏每個週末都期望彬的出現,但這等待,卻是永遠。後來柏在打聽下才知道,彬不再上班了。

--

柏一天在上課空檔中,在校園內溜達。突然背後傳來熟悉的聲音:“柏!”。原來是彬和雯。

閒聊下互相才驚覺大家已經大約半年沒有見面了。時間過得好快,因為上次見面的時候是新學期開課前,而現在卻已接近期末考了。

柏難掩興奮的心情,與彬和雯痛快的聊了一個下午。

--

慶幸有了這次的相逢,大家重新開始聯繫,也恢復了以往的互動,就和當時的年輕人一樣,不是相約用餐就是看電影。這時的柏,依然對彬存在著那份好感,那份只有自己知道的好感。

當時,彬把一頭的長髮剪短了。雖然說男人偏好長髮的女生,可是彬在柏的心中地位,依然是沒有動搖的。

接下來彬和雯還到了柏和阿賢的家鄉。
阿賢是柏的好兄弟兼死黨,一起出身入死,同時也是柏在首都讀書的室友。

柏非常喜歡最近的互動,也因由這次的相逢,彬和柏之間建立了某種特別的關係。雖然不算曖昧,但至少多過朋友。柏依然喜歡靜靜地看著彬,也會在適當的時候出來保護彬,不讓好友們虧她。

彬在離開柏的家鄉那一天,借了柏的鞋包。柏並非不捨得鞋包,而是快樂的時光即將結束,也就是彬離開的日子到來了。滿腦子的字句,但始終無法越過倔強的嘴唇,只好嚥下成為了自己永遠的秘密。

--

在學期後,柏辭去了餐館的工作,開始了自己的駐唱生涯

--待續 --


我們的故事《第四篇》

2003年。春。同遊。

慢慢地一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因此在聖誕節不久後,大家就決定到結伴到檳城遊玩。而且,就相約在來臨的春節假期。

--

浩浩蕩盪地七個人,包括了彬和柏,抵達了他們的目的地。

短短的幾天內,雖然柏好想要尋找機會來更加接近彬,加上柏自己本身表達能力差,最後都只好作罷。由於自己又偏於隱藏性情的個性,原應該要抒發的情感,也只好一直地往心底和肚子裡吞。柏真的好想彬主動邀約他一起合照,就他們兩個人。可惜,期望最後都轉化為失望。

柏還是喜歡默默地,在彬的身旁看著她,享受著彬擁有的歡樂、歡笑。柏老是告訴自己:“再加油吧!”,或許哪一天彬會看到默默在身旁的自己。

路途上除了掩飾自己,還要刻意保持和彬的距離,原因很簡單 -- 柏害怕彬知道自己對她的感受後,可能會選擇避開他。好幾段單戀的經歷,往往都是得到好人卡收場,最後連朋友都做不成。

隨身碟播放著張震嶽的歌曲《只是朋友》,字字行間透露著柏的心聲... ~“我的身份,只是朋友,看到你快樂,我也甘心,走開...”~

--

旅途雖愉快,但也空虛。

-- 待續 --

我們的故事《第三篇》

2002年。冬。相識

聖誕節的時候,柏和屋友們搞了聖誕派對一群人老早就開始計畫和籌備每個人都分配了不同的工作一些人準備食物一些人準備布置。只可惜由於彬需要在平安夜工作,無法參與準備的部分,只能在下班後參與派對

柏期待的並不是節慶,而是彬的到來作為死黨的晶和雯,或許察覺出柏的失望,出了讓柏又驚又喜的主意 -- 負責接送彬

--

平安夜當晚大夥兒都在忙碌與準備食物柏一人卻換了衣服,往彬工作的地方出發柏的心情是格外的興奮穿梭在到處都是情侶的街道上柏恨不得可以牽著彬的手,一起融入到這個濃濃佳節氣氛裡柏也只能夠幻想罷了...

或許是大家都太期待稍後的晚餐和活動,柏和彬一路上的對話零零散散地也沒有太多的互動...

--

彬老是可以很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柏則喜歡偷偷地在旁看著彬哪怕就只有幾分鐘就真的非常足夠了。雖然是短短的一段路程柏的心裡已經很滿足彬是否也一樣呢?

很平安的平安夜很平靜的聖誕夜原本的興奮與期待已隨著夜深靜靜地隱藏在星空中...

-- 待續 --

我們的故事《第二篇》

2002年,夏。相遇。

柏和一群朋友在當年前往首都繼續升學。每人都選擇了各自喜好的科目,往自己希望發展的領域邁進。

新的環境下,當然會遇見新的朋友。要不是家鄉好友晶的牽線下,柏絕對沒有機會認識到彬。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晶把同學帶回大家共租的宿舍。坐在門口玩電腦的柏,看見迎來的女生,柏顯得格外木訥,生硬地點了點頭,打了個招呼。

彬便是其中一位訪客,第一次的見面,沒有太多的互動,基本上只有哈嘍和再見,可是,柏對這位長發高挑的女生,稍微有了一些印象。她自然不做作的言行舉止,深深地感染了所有人(或許只有柏)。

從此,彬就是柏家的常客,下課後或者是中檔休息,可以經常地看見彬踪影​​。可惜的是,柏的上課時間表不與他們的相同,就錯過好多次可以認識彼此的機會。

--

柏常常從晶的口中聽到關於彬的故事。對於這位新朋友的點點滴滴,柏是相當的感興趣。柏相當的佩服彬,因為她靠自己的能力,給自己掙學費和生活費,也許就是這個大城市的女孩能夠在這個大染缸內獨立自主,柏對彬也產生了好感。因而,除了晶之外,還有另外一位死黨 -- 雯也常常加入虧柏的行列,只要一有機會,晶和雯會以雙簧的方式,一唱一和地虧著柏。雖然表面上好似被欺負,但是柏挺享受在這其中。

除了努力把功課用好, 柏目前期待的是每一個星期彬會出現在宿舍的那一天。

-- 待續 --

我們的故事《第一篇》

這是關於兩個人的故事,柏(男)和彬(女)。 

2008年,夏。餞別。

柏約了彬,在城市裡的某一家餐館用晚餐。雖然他們不屬於彼此,也不曾屬於彼此,每旦柏看見彬的時候,心裡面的那份悸動,依舊那麼地強烈。無奈的,他只好努力於壓抑自己的情緒,以朋友的心情和知己身份來面對彬。

那份曾經的曖昧,徘徊於朋友和友達以上的關係之間,柏很想要了解彬的感受。複雜的思緒被熟悉的聲音打斷了。 “ 嘿,好嗎?”兩人之間慣性的打招呼方式,不曾呼叫彼此的名字,只是簡單的“ 嘿 ”,就已經替代了一切。 “ 我要離開這裡,到鄰國去工作,可能會長期的呆在那兒。或許接下來,我們的見面機會很少了...” 柏難掩心中的不捨,無形間透過了眼神傳達了情緒。彬依舊保持著她依然的笑容,淡定地回答:“ 我們也可以在那兒見面啊!” 彬還是那樣地樂觀和正面,但在幾秒种後收起了臉上的笑容,認真的問到: “考慮清楚了嗎?” “沒法子,鄰國的機會不錯,也想往外出走看看...” 劈裡啪啦官方式的回答從柏的口中道出,但是心中好希望坐在對面的彬,可以挽留自己。

簡單的別,就在這個充斥著道地食物香氣的餐廳結束。可惜地,柏期待的那份挽留始終沒有出現。腦袋在開車往宿舍的路上,浮現了當初他們相遇到熟悉的畫面...

-- 待續 --

Friday, July 18, 2014

乱新闻,乱糟糟!

MH370还未真相大白,无辜的MH17被恐怖分子(由于滥杀无辜百姓,暂且先称为恐怖分子)射落,298条宝贵性命就此葬送异国。除了身首异处外,这些乘客和机组人员到死的那一刻都不知道为何需要赔上自己的生命。

今年的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的航班MH370无故与地面塔台失联,就此下落不明。经过各国“精明”系统和科技的分析后,MH370可能“终结”在南中国海或澳洲柏斯以西几千公里外的南印度洋。目前为止,官方还是以“终结”作为MH370的下场,由于还未找寻到飞机残骸和黑箱,“终结”始终比“坠毁”来得贴切一些。

已经过了超过120天,MH370的搜寻工作虽然还未停下来,但是之前所得到的讯息似乎在关键时刻内发不起作用,加上南印度洋的恶劣天气,搜寻队伍始终无功而返。

好奇之处:为何美国不曾吭声?为何美国(号称)拥有那么多先进科技和观察/监控设施,难道无法提供更确实的讯息/线索?谁有难言之隐?

搜寻的路途是漫长的,祝福搜寻队伍,也为乘客的家属祈福。

**********************

MH17,除了无奈还是无奈。受伤害的除了罹难者外,最痛苦的是等不到家人归来的家属。

不说了,原真相可以还原。

**********************

再来就是车锁姐,其实只是一桩小事,心平气和肯定就可以解决。
车锁姐的一个暴躁,加上录影的朋友,整个事件蝴蝶效应般地不可收拾。

奇怪了,大家不都说是马来西亚人,不分你我。。。。但,为何又因为这个事件大家开始互相指责,也以侮辱性的字眼辱骂友族。整个事件,其实只是一个女人比较没礼貌、EQ低和涉嫌以钝器攻击他人/物品而已,无需搬出种族课题。

其实事情很简单,就看其中的一个层面就完美解决了。被断层到太仔细,真的不太好。

还有,最令人想不透的就是Astro(大马寰宇电视)旗下3家电台竟然还邀请该女子上节目受访,目的何在?为何?该么?什么素质的电台,作出素质一样的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当然也不相上下。。。呸!

既然事件的老先生能够大量的原谅对方,我们就跟随老先生的脚步吧!剩下的交给警察去调查了(虽然我们大家都知道结果如何)。

**********************

大家都停止谩骂吧!还世界一个宁静。

Tuesday, April 1, 2014

对,就是在说你!请对号入座!

前几天,看到某人po文,质疑为何一些人可以在脸书上写那么多。我个人只是想问:这是另类“创作”,你会吗?何不珍惜原创,却只是在乎转发?自己是否也渐渐失去保持原创的能力,又或者自己根本没能力?

简单的po两句,那种叫做发泄;po山珍海味,那种叫炫耀;po假消息的是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po个什么植入性直销广告,那种叫做浪费资源!社交网站不过就是个分享平台,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桥,谁来干涉你了?叔叔还是不害羞的,硬要写那么多!

对!就是在说你,请自己对号入座!不爽就自己闪!啦啦啦!

Friday, March 28, 2014

沉寂72

没有一直点击脸书,我并不觉得会惦记它;
没有在脸书上分享,我发现我可以对家人和挚爱分享更多更多;
没有脸书的消息,我可以自己透过眼睛、心和耳朵去获取;
没有脸书,不见得我没有脸;
没有脸书,我可以看书;
没有脸书,我不觉得没什么不好。。。

过去的72小时,我走过来了,你们呢?

注:现在,我归队了,归队到脸书病态综合症的群组了。

Monday, March 24, 2014

吐槽一下

为了可以很快的获取交通资讯,就在脸书上加入了某某交通组群页面。一来可以得到消息,二来我可以将自己得到的一手消息转发给需要的人。

最近除了交通讯息外,也发现网友在发警察或执法单位设路障临检的消息。若出发点是为了让大家避开车龙(警察会把道路封起来,只开通一条道路,通常都会导致交通堵塞),我觉得还算正常;可是目前看到一些网友则是提醒大家不要玩电话/打电话,或者记得系上安全带,那么我就觉得不太妥当了。

打电话/玩电话的确是会危害公路使用者,若他们被抓到而被罚款,我觉得是合理的;系安全带是一个安全的基本和常识,所以上车后系上安全带是一个绝对必要的步骤,除了遵守交通规则外,也减低车祸发生时的伤亡几率。作为一个司机兼公路使用者,减低和零违法才是最佳的准则。利用电子科技的工具来方便一些违法者逃过制裁,那是很不应该的。

试想想,若这些违法的公路使用者因为打电话而意外撞伤/死你的亲人?又或者你的亲人因为没有系上安全带然后因意外而抛出车外导致重伤?会不会到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说:“早知道我就怎样。。。” “早知道就应该要那样。。。。” 等等的。

最后提醒大家,遵守规则,爱惜生命。我们不去违规,就不需要那些无谓的提醒。

我不懂政治

显然的,我不是政治的一块料,所以我不是政治圈内的人物;显然的我只是个门外汉,对政治一窍不通,只能如餐室的大叔般对着报章头条和不公平的政策指指点点;显然的,我肚烂只是因为人家肚烂而肚烂?半桶水的我其实依然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因而这样我认为自己能够做出一些“合理”的判断和分析。

最令人恶心不过的就是那帮自以为是清高的家伙,镁光灯前总是扮演出对民生很了的样子,但放大镜下永远都看得见他们嘴角上其实残留着人民的血汗。之所以,民主运动势在必得,原因是我们的民主制度已经腐败不堪,需要更换新血来替换凝固和肮脏的血块!

反问自己一句,民主运动真的需要吗?哪场运动不需要流血呢?更尤其是学生主导的运动,难道哪一场不是悲剧收场?大家看看六四事件,大家看看五月风暴法国),大家看看光州事件韩国),有哪一场不需要流血呢?若要一一列出世界各地的学运记录,我看单单把连接贴上来就已经超过千字了。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充满着热血,往往就因为这样而让局势恶化了。

民主,其实并非“人民“的游戏,因为你若不够奸诈和残酷,你就是这个生存游戏的牺牲者。而往往这些牺牲者总会看到自己的血徘徊在胜利者的齿唇间。痛苦的并非让你一刀毙命,而是让你惊恐的观赏自己慢慢地被吞噬。这种的残忍程度,才符合真正的民主游戏规格。

我国也经历过民运,但好几次都狼狈收场。往往最纤弱的人民,就算成千上万,也抵挡不过恶狼张牙舞爪的攻击。人民除了现实中已经被纳税机制绞尽,连和平情愿也被无视和践踏,最后只能踉跄逃离,或者选择保持沉默。最无奈的则是民运领导人(反对党领导人比较贴切的说),还要面对防不胜防五花八门的定罪。

老实话一句,虽然需要激情和热血来大振民运参与者的士气,可是一旦冲昏了头,热血和激昂的情绪只会带给自己和同一阵线的战友悲剧的后果(定罪,然后入狱/冲突,然后伤亡),也无形间导致了民运发起的目的流产。

热血是固然需要的,但是完成改革的目的才是必要的!我看,理智和冷静的玩游戏,才是真正的上策也!

在这里,本人对改革人士的热血和理想,致以无限的敬意;对于那些只会野蛮行事的家伙,我只想轻轻地说声:呸...

Sunday, March 23, 2014

脸书虚荣心

以往的社交网页,都是为了让久未联络亲朋好友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交上换彼此目前的状态。多谢科技的方便,我们现在只需要透过手机的应用程序,就可以在社交网页上打卡(不管吃喝拉撒都要通知一下)、更新自己的状态(担心朋友忘记自己的存在)、表达自己的情绪(为了得到大众的注意力)、分享照片(已经从分享变成变相的炫耀),等等的动作,都明显地证明大家已经滥用平台、滥用科技、滥用资源。因为现在的我们,联系的不止是少联系的人,就连最亲的人,联系都已经虚拟化(好听就叫电子化吧!)。

我们只是平明百姓,并非公众人物,无法时时刻刻的被关注,所以一些零星的“赞”和“回复”就足以满足我们那种想要备受瞩目的欲望。这正常么?一个roti canai也要被赞,生病也想被人赞,撞车也要被赞?不管好坏都要赞?你需要的只是赞?还是被很多的目光注视着你?这不叫病,叫什么?我觉得现今的人(沉溺在社交平台的人)需要的是就医!

许多人或许在虚拟的世界比较自在,可惜一旦重回现实,自信就被隐藏起来。那么,这和电影《魔戒》的主人翁比尔鲍 . 巴金有何不同?现实中他只是个低调的人,但是却可以活在魔戒的淫威下,利用魔戒隐形的力量来恶作剧。

之所以说,目前的社交网站已经不再,因为也为了配合用户的欲望,社交的形态也变得变态,不然真的满足不了那些被科技病和社会病缠身的人!换一个角度来看,除了社交网站外,大家在工作的环境也何尝不是这样的虚拟(虚伪)?因为你往往只敢在你的电脑屏幕前对你的“敌人”放箭,难道你敢当面对峙?

我看以后的世界,大家顶多是屏幕后的英雄,到最后就失去了我们人类文明原本的自身能力 -- 社交!

注:我病了,你呢?记得提早挂诊!


Thursday, March 20, 2014

足球 . 观 . 感 . 看 . 想

读书时代,最期待不过的就是和朋友到宿舍附近的印度档一边享受晚餐,一边观看球赛。尤其是刺激的德比战,或者两大巨头碰面,通常都能够把餐馆以及路边都挤得水泄不通。加上大家的欢呼声,整个晚上都好不热闹。

依稀记得,大家同学和朋友之间,虽然是不同队伍的支持者,但至少大家都拥有着热爱足球的精神、体育精神,从来没有因为输赢而吵架或者起冲突。除了融洽,整个过程都非常的愉快。甚至,我们还可以互相欣赏对方队伍的球员,然后好好的讨论一番。

我曾经也是曼彻斯特联队(曼联)的粉丝,那时候是曼联90年代的最辉煌时期:三冠王,加上贝克汉姆、吉克斯、斯科尔斯、盖瑞内维尔、索斯加尔、瑞。坚恩等等曼联青训兵团,都是最主要的功臣。。。

由于时间关系,加上渐渐地对足球咨询脱伍,我选择中立的支持任何球队,纯粹以看球赛为主,不再死忠支持任何球队。

最近,费格森费爵爷终于从曼联的教练兼经理退位,结束其在曼联的辉煌时期。接手人莫耶斯(前埃普顿经理)在各界的高瞩目下接下了这个大摊子,当然后者的实力已经在埃普顿大获好评,曼联老板们和粉丝都大力支持和欢迎。

可惜,莫耶斯并非平步青云,因为接手的霎那,就是他个人的梦魇开端。球队表现平平,而且败仗连连,就连英超前四名的名额都守不住(目前在第7位)。难道莫耶斯不行吗?难道曼联从此不济吗?个人对此有所保留。

最近在各大社交平台,主要媒体网页,都可以看到对莫耶斯的抨击和评论,甚至可以看到从死忠粉丝口中说出两极化的言论。支持莫耶斯的球迷呼吁大家给于前者信心,因为这是莫耶斯的开始;相反的,另一边的曼联球迷则要求莫耶斯离开。

很讽刺地,只要曼联比赛胜利,大家都一边倒的支持和欢呼球队的胜利;可是一旦球队得到的是平手或败仗,球迷们就会谩骂敌队,谩骂莫耶斯,甚至对球判开刀。打个比方,上个周末双红会,曼联0比3主场不低宿敌利物浦,球迷除了呵责莫耶斯不力,也对利物浦甚至球判辱骂。可昨晚曼联在欧冠赛(欧洲冠军杯)3比0大胜奥林比亚克斯,球迷除了高兴欢呼外,就很少听到赞赏莫耶斯的消息。讽刺么?难道曼联只应获得胜利,其它球队不需要?曼联的教练不是更应该值得佳赏?

我并非讨厌曼联,因为曼联确确实实是一个完美以及实力非凡的球队,或许目前的战绩,只可能莫耶斯并非曼联的伯乐。又或许在这个转折非常时期,是很难拥有持续性稳定表现的。看看切尔西吧,换了好几位教练有帮助吗?;再看看利物浦,80年代的霸者,如今还在努力当中;再看看阿伸纳,近几年连个冠军都没有。但是,(我所认识的朋友中)球迷们依然默默的支持,没有谩骂,没有指责。

曼联的伟大,并非球迷造就,当然也并非球员或者是教练,这理应是整体的!你的素质,直接影响球会的声誉,因为什么样的人,支持什么样的球会。低俗,只会让更多人对你支持的球会唾弃。

谢谢!曼联加油!

注:本人并非针对曼联,但只是想把讯息带给偏激的粉丝。